今日大暑,古代有哪些解暑妙招可借鉴

时间:2020-07-22 11:14:40  来源:搜虎网  作者:青鸾传媒
2020年07月22日11:01 来源:广州日报

大暑为农历六月中气,全年第十二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大暑多在公历7月22日~24日交节,今年的具体交节时间是7月22日16时36分。

《孝经纬》说:“(小暑)后15日斗指未,为大暑。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律林钟,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也。”

唐人元稹有诗句云:“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过后便进入秋天。“九夏”是指夏季的四、五、六月,三个月共90天。与大暑相对应的音律是林钟,故云“林钟九夏移”。

万物成熟的大暑时节,多在三伏天的中伏前后。今年入中伏的时间是7月26日,而大暑的交节时间是在中伏前4天,所以今年的大暑有11天是在中伏。

三伏天是全年最热之时,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中伏期间之所以炎热至极,是因为自入夏以来,地面上白天从太阳光吸收的热量多于夜间散发的热量,随着热量不断积累,至中伏期间,所积热量达到峰值。

今年大暑与中伏重叠的时段,基本上是在大暑“二候”和“三候”期间。古人总结的“二候”常见现象,是“土润溽暑”。即天气闷热,湿气浓重。“三候”的常见现象是“大雨时行”。此时因湿气积聚,时常大雨滂沱。

在这“一年中最难熬的日子”,养生保健的重中之重是防暑避湿,护脾养心。

大暑导引坐功练起来

《养生杂纂》说:“此时静养毋躁,止声色,毋违天和,毋幸遇,节嗜欲,定心气。可居高明,可远眺望,可入山林,以避炎暑,可坐台榭空敞之处。”现代人大多有空调降温,已不用入山林避暑,但仍须静养毋躁。

由于天气湿热,人易贪凉饮冷。古代医家反复强调不可养成这样的坏习惯。陶弘景说:“冰水止可浸物,使驱日晒暑气。不可作水服,入腹内,冷热相搏,成疾。”孙思邈说:“此时阴气内伏,暑毒外蒸,纵意当风,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现代人整天吹空调,也算是“纵意当风”。

老人尤其不可多食肥冷之物。《养生杂纂》说:“老人气弱,当夏之时,纳阴在内,以阴弱之腹,当肥冷之物,则多成泄泻。”

古人建议,大暑天宜多喝“汤”和“酱”,包括梅酱、乌梅酱、木爪酱、豆蔻汤等。

现代人喜欢喝茶解暑消食,但古人更喜欢服用“桔红散”消暑。“桔红散”用新会陈皮一斤,生姜半斤,取汁,与陈皮拌匀焙干,再用肉豆蔻一两,甘草二两,盐三两,同炒,研为末,用茶点服,一次一钱。

另有“参麦散”亦可消渴生津。三伏天时,用门冬、五味子、人参泡汤,可代茶饮,效果更佳。

另外,古代流传“陈希夷季夏二气导引坐功图势”,其中大暑导引坐功姿势如下:每天早上起床前,盘腿而坐,双手握拳据床,两拳伸直与臂同宽,拳眼相对,身体重心前移,上身前俯。扭颈向左右上方虎视,左右各做15次。然后叩齿、吐纳、咽津而收功。此姿势动作对头项胸背风毒、咳嗽上气、喘渴烦心、胸膈满、臑臂痛、风寒汗出、中风、健忘等均有疗效。(记者 钟葵)



上一条: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如何过
下一条:夏日“湿热交蒸” 平安度夏重在“袪湿”

分类导航
最新图片
  1. 伏天到来,如何呵护高温下的劳动者? 伏天到来,如何呵
  2. 这些穴位对心脏好,越按越健康 这些穴位对心脏好
  3. 按四渎和肩井,治疗偏头痛 按四渎和肩井,治
  4. 想变美变健康,你得学会看营养成分表 想变美变健康,你
最新图片
  1. 唐小腰代餐饼干控糖减肥但为什么是甜的 唐小腰代餐饼干控
  2. 唐小腰代餐减肥过程怎么样可以减的快一点 唐小腰代餐减肥过
  3. 糖尿病人可以吃唐小腰代餐饼干吗 糖尿病人可以吃唐
  4. 唐小腰减肥成功后会反弹吗 唐小腰减肥成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