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注定是个不平常的日子。
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GDP数据,中国经济创下了1962年以来的单季增长新低,下滑了6.8%。
当天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
此次会议传递了高层对经济的最新判断,其中传递的信号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再次重申“房住不炒”,措辞温和
此次会议关于房地产的内容阐述,备受行业和购房者的关注。会议再次提及“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最近三次政治局会议提及“房住不炒”的措辞变化:
2019年4月19日会议:“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
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2019年7月30日会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2020年4月17日会议:“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可以看到,2019年4月、7月和12月三次研究经济工作的政治局会议,前两次都提及了房住不炒,但第三次没有提到,而是在随后的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补上”。
另外,此次表述中,并没有提及“长效机制”,没有提及“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也没有提及“因城施策”或者“责任”。
最近关于房地产调控,更多的原则依然是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可以说,政策方向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
降息将加速
此次会议提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这意味着,财政、货币、民生等政策会持续发力。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
这意味着,未来还会进一步降准、降息,还有提供定向低息资金的“再贷款”。其中降准,主要通过定向方式进行,鼓励银行支持实体经济、中小企业。降息,力度则会加强。未来不仅LPR利率会降低,存款利率也会降低。
今年以来,已降准三次(1月1日、3月13日与4月3日),降息次数也已达到9次(LPR下调1次、7天OMO利率下调2次、14天OMO利率下调1次、1年MLF利率下调2次、1年专项再贷款利率下调1次、1年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1次、超额存款准备利率下调1次),但预计后面降准和降息仍会继续。特别是4月20日LPR已成定局。
意味着4月20日的LPR下调空间将大于2月降息幅度。对于房贷5年前以上的LPR来说,将出现10-20个基点的下调!
因城施策下!各地微调动作不断!
2月以来,在疫情影响下,多地推出了支持房地产的政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4日,已有超过90个城市发布了不同程度的房地产调控政策。
但少数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城市被叫停。比如坚持了三天后,4月14日,青岛撤回了此前出台的限售松绑政策,这也是继驻马店、海宁、广州、济南、宝鸡之后第6个收回楼市松绑政策的城市。
在青岛收回新政后,内蒙古赤峰市取消了限售。根据赤峰市委宣传部官方微信“赤峰发布”公布的“疫情防控期间稳定住房消费若干措施”:
存量房(含车位等)进行交易的,取得不动产权证后即可上市交易,并按其房屋实际缴纳税额的100%给予财政补贴。
这是2020年第一例取消限售的城市,此前青岛把限售从5年减少为2年被召回;2018年12月,菏泽率先成功取消了限售。后来取消限售的城市,大多未能成功,比如河南开封、江苏张家港。
那么,赤峰的新政是否会被收回,我们拭目以待。
一边是地方政府小心试探,另一边各种信号又强烈预示着,“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不会变。
面对市场突然的回暖甚至炒作,政府部门也在紧急应对,防止市场演变为另一次的暴涨。
落点厦门,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不一定要全面解禁,但还是应该局部宽松。
当前厦门住宅新增供应不断增加,去化周期正在被拉长。但是总体而言,市场依旧维持着健康的水平,可以说是既无取消限售的需求,也无取消限售的可能性。
整体来说,楼市会迎来微调,但是超大尺度放松调控,应该是不可能的!求稳,求健康,是关键词!
上一条: 厦门新增1例省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下一条: 旅游景区入园需提前预约 游客先约后游秩序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