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
近期气温升高
降雨逐渐增多
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
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
导致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记者了解到
泉州安溪县近日连续发生两起
群众误食自采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
造成5名群众中毒
所幸没有生命危险
安溪县疾控中心提醒
广大市民群众应高度警惕
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
谨防中毒
事件
食用自采野生蘑菇
5名市民出现中毒症状
5月31日,安溪某乡镇发生一起野生蘑菇中毒事件,3名市民食用自采野生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嗜睡、抽搐、谵妄等中毒症状,被紧急送医。经安溪县疾控中心调查,发现他们是误食了野外采摘的有毒蘑菇(褐鳞小伞)导致。
仅仅几天之后,6月3日,在同一乡镇再次发生类似事件,2名市民食用自采野生蘑菇后出现同样中毒症状,随后也被紧急送医。幸运的是,经过住院治疗后,5名市民生命体征正常,目前均已痊愈出院。
危害
毒蘑菇致病原因复杂
致死率高
安溪县疾控中心食品卫生股股长廖启强表示,近年来,毒蘑菇中毒已成为我们国家食源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因素,占食源性疾病死亡总人数的60%以上。它的致病原因也最复杂,有肝肾损害型、神经精神型、溶血毒型、胃肠毒型等。
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复杂,经烹调加工或晒干都不能消除毒性。中毒后,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也可引起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和幻觉等症状,严重的可以引起人体脏器损害,威胁生命安全。
提醒
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由于蘑菇中毒症状复杂,治疗尚无明确特效解毒剂。因此预防中毒最佳的方法:不要随便采摘、买卖和食用不认识的蘑菇。
为保护公众健康,安溪县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群众:
1.不要自行采摘、食用野生蘑菇,采购食用菌必须到正规市场;
2.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咽部催吐,同时尽快到医院治疗,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尽快排出毒素;
3.有些中毒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其实进入了“假愈期”,需要继续观察治疗,否则很容易导致肝脏受损甚至死亡;
4.就医时,尽量携带吃剩的蘑菇,辅助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提醒,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因为很多方法都是讹传,没有科学依据。即使是专家,在分辨的时候可能也需要用到专业的仪器才能将外形相似的品种分辨开来。
相关链接
常见有毒蘑菇品种
廖启强介绍,由于毒蘑菇外观与食用蘑菇十分相似,不易区别,普通人难以准确鉴别蘑菇种类,区分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常见的有毒蘑菇主要有褐鳞小伞、白毒鹅膏菌、白毒伞菌、有毒牛肝菌、墨汁鬼伞菌、臭黄菇、狗尿苔、红鬼笔菌等。由于这些蘑菇外表干净,看上去跟普通的蘑菇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一些容易被市民误食的有毒野生蘑菇。
来源:东南早报
(今日海沧)
(原标题:紧急提醒!有毒!)
上一条: 2025年 500亿!
下一条: 官方:近期正推动五缘实验翔安分校何宅校区 拟建36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