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一则江苏句容市出现一名登革热患者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10日深夜,句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此紧急发布《关于我市3月份发现处置一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情况说明》,通报详情,回答各界关切。
句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称,7月10日,媒体报道句容市出现一名登革热患者,现将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基本情况
患者孙某,男,29岁,句容市茅山镇人,南京市某装修有限公司职工。
2020年2月26日,孙某乘飞机赴柬埔寨西哈努克市西岗镇务工。
3月15日上午10:00,孙某由柬埔寨西哈努克机场乘坐航班回国,于当天13:30抵达深圳宝安机场。
3月16-17日,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规定,孙某在当地酒店实施隔离医学观察,并进行一次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
3月18下午17:00,孙某乘坐航班由深圳宝安机场出发,19:20抵达南京禄口机场,20:00由其亲属和村干部驾车将其接回家中,继续实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3月21日下午15时许,孙某出现畏寒、头痛、发热症状,自感胸部轻微疼痛,乏力;18时许,由120急救车送至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0.17x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7.8 %,淋巴细胞比率5.7%,淋巴细胞计数 0.58 x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8.93 x109/L。胸部CT示两肺及纵隔未见明显异常。门诊给予抗感染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3月22日,医院以“发热、咽痛2天”,将孙某收治到感染科住院治疗,查体显示: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表面可见少许化脓性改变。
3月23日,采集孙某血清和咽拭子样送至镇江市疾控中心检测。
3月24日,镇江反馈样本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登革热核酸检测为阳性。
二、流行病学调查
孙某在柬埔寨期间,当地环境温度较高,工作、生活场所卫生状况较差,蚊虫较多。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暴露史,诊断为登革热散发病例。
三、处置情况
3月24日,对孙某按照登革热处置规范进行治疗;其后,按规范对患者住家及周边进行灭蚊处理;3月30日,孙某病愈出院。
《情况说明》中还称,近年来,句容市出国务工人员增多,一些传染病输入性风险加大,疾控部门提醒广大居民,从国外返回后出现不适症状就诊时,要向医生主动报告国外旅居史,帮助医生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正在吸血的雌性埃及伊蚊
登革出血热(发热、腹痛、呕吐、出血)是一种潜在的致命并发症,主要影响儿童。
目前,输入性病例是我国登革热发生的主要原因。登革热在我国多发生于6-11月份。
登革热多可怕?
1970年之前,只有9个国家发生过重症登革热流行。目前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地区,约有一半世界人口面临登革热的威胁。
2008年,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有120多万多革热病例,2010年为230多万。2013年,仅美洲就报告了235万登革热病例,其中37687属于重症登革热。
据世卫组织,每年世界上可能有5000万至1亿登革热感染病例。每年约有50万人因患重症登革热需住院治疗,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儿童患者。约2.5%感染者死亡。
登革热有何症状?
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
如果您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并被可疑蚊虫叮咬,当出现以下症状:突发高烧达39℃以上,伴有恶心、呕吐和乏力等症状,剧烈的头痛、眼眶痛及关节肌肉痛,出现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的皮疹,伴有面、颈、胸部潮红,建议您立即进行有关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尽快确诊。
如何有效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的唯一有效措施是控制蚊媒。传播登革热的伊蚊易在小面积的积水中滋生,如室内盆罐、花瓶、厨房及浴室的积水里。此外,室外的坑洼、树穴、树洞、竹筒等积水处,也是有利于其滋生的环境。因此,搞好环境卫生、翻缸倒罐、清除积水、填平洼地等,是预防登革热的根本办法。
【出外旅行提醒】
我国登革热输入病例主要来自东南亚和南亚,部分来自非洲和南美洲国家。
近期如有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应注意预防登革热:泰国、老挝、新加坡、安哥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马尔代夫、缅甸、巴西。
①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②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③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
④避免在伊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⑤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⑥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
⑦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来源:海峡导报
(今日海沧)
(原标题:官方紧急通报!国内一地出现急性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