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战火硝烟的日子,穿越伊朗

时间:2020-02-09 15:59:38  来源:搜虎网  作者:青鸾传媒

  原标题:在没有战火硝烟的日子,穿越伊朗

  美丽的德黑兰

  2011年11月,从迪拜转机跨过波斯湾,两小时就降落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霍梅尼国际机场。同行的人说,这就像乌鲁木齐机场,我倒觉得,这里的地形地貌、外围的树木景观,有银川机场的感觉。

  进城路上,高速路两侧没有一点植被,如同到了甘肃、新疆的戈壁,只是路边偶尔晃过一些由坦克、装甲车围成圈的军事设施。进入城镇,房子越来越多,鳞次栉比的建筑,色彩颇为丰富,让人兴奋。但同行人反复告诫我,不要乱拍照,否则会惹麻烦。

  德黑兰是伊朗最大的城市,地盘相当于北京市区面积一半左右。越接近市区楼越高、越密集、越堵车,前方的厄尔布士山跃然眼前,主城区坐落在三面环山的怀抱中,犹如一个港湾。有一半城市都建在半山上,有山城的味道,又有大连的感觉。从主路上下来进入街区,街道窄小,但井然有序,车速一点不慢,七拐八拐,一下就扎进一栋楼房的一楼。当地停车拥挤,建楼的时候,许多地方把一楼都建设成停车场了。

  石油的项目部就租驻在一栋7层高的白色建筑里。稍事休息,我来到被分配的房间,眺望窗外,德黑兰的市景尽收眼底,瞬间就找到了电影《逃离德黑兰》里的街景场面。

  在这之前,我对伊朗的印象,只停留在伊朗电影和电视新闻,这个国家因石油之争而战火纷飞,贫穷与富有交织。但到了这里才发现,德黑兰并不是想象中的异类城市,也没有那样封闭和恐怖。伊朗男人帅气热情,大街上女人几乎个个美艳动人,宗教的力量让这里治安极好,夜不闭户。

出德黑兰机场,你会感觉如同到了中国的西北某地。出德黑兰机场,你会感觉如同到了中国的西北某地。 
进入市区,车流量增加,没有加塞、喇叭声,互相礼让有序行通过。进入市区,车流量增加,没有加塞、喇叭声,互相礼让有序行通过。
德黑兰标志性建筑阿扎迪塔,意为“自由之塔”,是为了纪念波斯帝国建国2500周年而建。德黑兰标志性建筑阿扎迪塔,意为“自由之塔”,是为了纪念波斯帝国建国2500周年而建。  
德黑兰市区一角,因处于地震活跃区,没有特别高大的楼房。德黑兰市区一角,因处于地震活跃区,没有特别高大的楼房。 

  皇宫前的女孩

  伊朗之行从了解历史开始,午饭后去参观德黑兰的涅瓦兰宫,俗称巴列维王宫,是巴列维王朝国王的办公室和夏天居住的地方。巴列维王朝是伊朗一个短暂的王朝,君王礼萨汗和巴列维父子先后执政54年。40年前的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巴列维国王被迫流亡,王朝覆亡。       

  这所宫殿曾是礼萨汗和巴列维父子的皇宫。1943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此开会,商讨联合抵抗纳粹德国,并于会后发表著名《德黑兰宣言》。  这所宫殿曾是礼萨汗和巴列维父子的皇宫。1943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此开会,商讨联合抵抗纳粹德国,并于会后发表著名《德黑兰宣言》。 
  宫殿大门外有一座只剩双腿的铜雕,是巴列维王朝的创造者礼萨汗的雕像。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塑像被群众将其锯掉,因近2米高的双腿因无法搬动,留在这里成为时代的见证。  宫殿大门外有一座只剩双腿的铜雕,是巴列维王朝的创造者礼萨汗的雕像。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塑像被群众将其锯掉,因近2米高的双腿因无法搬动,留在这里成为时代的见证。  

  巴列维皇宫的林荫大道上,树木笔直高大,草地碧绿如茵。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德黑兰人游览的一个公园,也是游客必访之地。公园里是情侣约会或是家眷休闲的好地方,每逢节假日,人流如潮。由于导游反复提醒不得拍照,很多美景不能拍下。传统的伊朗女人都是身穿长袍,头戴面纱,但在公园里也能见到一些身着现代服饰的当地游客。通过一步步尝试接触,这些穿着现代的伊朗女性礼貌友好,漂亮的萨伊德



上一条:泰国枪手作案动机系房屋出售
下一条:泰国总理巴育抵达呵叻府 将举行新闻发布会

分类导航
最新图片
  1. 美国两架航班在机场发生接触事故 机翼受损画面曝光 美国两架航班在机
  2. 内马尔哭了!克罗地亚狂想曲继续演奏,巴西遗憾回家 内马尔哭了!克罗
  3. 意大利逾8000医护人员感染新冠,63名医生不幸殉职 意大利逾8000医护
  4. 全球确诊超20万!35个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全球确诊超20万!
最新图片
  1. 日本又现疑朝鲜“幽灵船”:2具遗体怀疑尸首分离 日本又现疑朝鲜“
  2. 美军赖着不走 伊拉克要买俄罗斯导弹了 美军赖着不走 伊拉
  3. 亲历美国紧急状态:社会情绪骤变,口罩一夜逆袭 亲历美国紧急状态
  4. 意大利逾8000医护人员感染新冠,63名医生不幸殉职 意大利逾8000医护